Photo was made by Gemini Nano Banana
超越炒作——創意製作的典範轉移
在當前的數位廣告生態系統中,廣告創意製作已成為一個瓶頸。它成本高昂、耗費時間,而且難以規模化以實現真正的個人化。針對這一痛點,Google推出了一項顛覆性技術—其內部代號為「Nano Banana」的Gemini 2.5 Flash Image模型,旨在從根本上改變廣告創意的經濟學和工作流程 1。
該技術在正式發布前,已在LMArena等匿名AI模型競賽平台上引起轟動,並被早期預覽用戶評為世界頂級的圖像編輯模型,這預示著其能力的重大飛躍 1。隨後透過Gemini應用程式的正式推出,以及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在社交媒體上的親自展示,進一步凸顯了此工具對Google的戰略重要性 3。這不僅僅是一個新功能的發布,而是一個戰略信號,表明Google意圖在數位廣告的下一個戰場—創意自動化與個人化——建立新的競爭優勢。
核心能力與技術架構
Gemini 2.5 Flash Image的顛覆性潛力源於其四大技術支柱,這些支柱共同解決了過往生成式AI在商業應用中的核心難題。
身份保留與角色一致性
這是該模型最受讚譽的特性。它解決了先前AI模型的一個關鍵失敗點:在多次編輯和不同場景中保持人物、寵物或品牌對象外觀的一致性。對於廣告商而言,這意味著可以輕鬆創建具有連貫敘事的系列廣告、在不同生活情境中展示同一產品,或生成風格一致的品牌吉祥物與網紅內容,而無需擔心主角形象失真。無論是為模特換上復古髮型,還是為寵物穿上服裝,該模型都能確保原始主體的外觀保持不變,這對於建立品牌信任和故事連續性至關重要 1。
自然語言編輯
該模型用簡單、描述性的文字提示取代了複雜的軟體操作技能(例如Photoshop的圖層和遮罩)。用戶只需上傳一張照片並描述他們想要改變的內容,例如「模糊背景」、「去除T恤上的污漬」或「為黑白照片上色」,模型就能自動完成編輯 1。這極大地降低了高品質創意製作的門檻,將其從專業設計師的領域解放出來,賦予了普通行銷人員快速生成和修改廣告素材的能力。
多圖像融合與設計混合
此功能允許模型理解並融合多個輸入圖像的元素。廣告商可以將產品無縫置入一個全新的場景中,將花朵的紋理應用到服裝設計上,或將用戶與其寵物的照片合併成一張溫馨的合影 3。這在電子商務、室內設計預覽和時尚行業具有直接的商業應用價值,能夠快速生成高度情境化的產品展示圖。
內嵌的世界知識
與純粹追求美學效果的模型不同,Gemini 2.5 Flash Image受益於更廣泛的Gemini模型所具備的對現實世界的語義理解能力。這使其能夠解讀並執行複雜的、需要上下文知識的指令,例如理解手繪圖表並提供解答,或在單一步驟中完成多重編輯指令 6。這種能力將其從一個單純的「圖像生成器」提升為一個具備一定認知能力的「創意協作者」。
性能與商業模型
具有顛覆性的關鍵運營指標是其卓越的性能和極低的成本。圖像生成或編輯通常在1到2秒內完成,提供了近乎即時的工作體驗,而非傳統的批次處理模式 1。在商業定價上,每張圖像的成本約為0.039美元,相當於生成1000張圖像僅需40美元 2。這種成本結構首次使得大規模生產數千種創意變體在經濟上變得可行。此外Google透過API以及Google AI Studio、Vertex AI、OpenRouter和fal.ai等多個平台提供該模型,旨在推動開發者社群的快速、廣泛採用,從而迅速建立生態系統 6。
倫理保障
為應對AI生成內容的潛在風險,Google為所有在Gemini中創建或編輯的圖像都添加了可見浮水印及其專有的SynthID隱形數位浮水印,以明確標示其為AI生成內容 3。
表1:功能與能力矩陣:Google「Nano Banana」(Gemini 2.5 Flash Image)
戰略戰場—身份、隱私與廣告未來的戰爭
「Nano Banana」並非在真空中誕生。其真正的戰略價值,必須將其置於當前數位身份領域的劇變之中。在這場劇變中,Google和The Trade Desk ( #TTD) 正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相互對立的未來願景。
後Cookie時代的權力真空
數十年來,第三方Cookie一直是開放網際網路廣告模型的基石,支撐著跨網站追蹤、重定向、受眾細分和歸因測量等核心功能。隨著Safari、Firefox等瀏覽器以及最終Google Chrome逐步棄用第三方Cookie,整個依賴於此的廣告技術生態系統面臨著生存危機 7。這個權力真空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競賽,各方勢力都試圖定義下一代的數位身份標準。
Google的賭注:作為新圍牆花園的Privacy Sandbox
Google提出的解決方案是Privacy Sandbox,其核心理念是將用戶數據處理從遠端伺服器轉移到用戶的本地設備或瀏覽器上,以增強隱私保護 10。
其關鍵API包括:
Topics API: 用基於興趣的群組(例如「藝術與娛樂」)取代個人追蹤。批評者認為這是一種倒退,回到了更原始、效果更差的定向方式 10。
Protected Audience API (PAAPI): 在不向第三方洩露用戶身份的情況下,於設備端進行重定向廣告的競價 10。
Attribution Reporting API: 透過添加雜訊和延遲來提供轉化測量,以防止用戶身份的重新識別 10。
這一方案在業界引發了廣泛的負面反饋和性能疑慮。
性能下降: 來自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Criteo等機構的測試結果顯示,在當前版本下,Privacy Sandbox會導致發布商收入大幅下降30%至60%,同時也降低了廣告商的投放效率 15。
延遲增加: Mediavine和Criteo等測試者發現,PAAPI顯著增加了廣告加載時間,這不僅損害了用戶體驗,還降低了廣告的可見度和發布商的收入 15。
反競爭擔憂: 批評者(包括TTD執行長Jeff Green和CMA)的核心論點是,Privacy Sandbox是一種自我優待機制。它削弱了開放網際網路生態系統的能力,而對Google自家依賴第一方數據的平台(如YouTube、搜尋)影響較小,從而將更多廣告支出集中到Google的生態系統內 10。其API的複雜性被視為一種刻意掩蓋這種優勢的手段 13。
開放網際網路的回應:The Trade Desk的Unified ID 2.0 (UID2)
與Google的封閉方案形成鮮明對比,TTD引領的UID2是一個旨在維護整個開放網際網路可定址性的開源、可互通框架 7。
核心哲學: UID2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於任何單一瀏覽器或平台的身份解決方案,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競爭。
技術工作流程:
用戶同意: 流程始於一個透明的價值交換。發布商向用戶解釋數據用途,用戶在同意後提供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 7。
PII的雜湊與加鹽: 發布商將個人可識別資訊(PII)發送給UID2運營商。運營商使用來自UID2管理員的加密金鑰,對PII進行不可逆的雜湊和加鹽處理,生成一個安全的假名化字母數字標識符(原始UID2) 7。
為競價流進行代幣化: 原始UID2絕不會在公開的競價流中共享。取而代之的是,系統會生成一個加密的、短暫的「代幣」(token),並將其傳遞給供應方平台(SSP)和需求方平台(DSP)。該代幣會頻繁刷新,以防止未經授權的用戶畫像建立 7。
解密與競價: DSP(如The Trade Desk)在競價的瞬間,使用安全的金鑰將代幣解密回原始UID2,以實現精準定向和測量 7。
生態系統採用: UID2的成功關鍵在於其廣泛的行業採用。TTD已成功聯合了包括發布商(迪士尼、福斯、iHeartMedia)、聯網電視(CTV)平台(Roku)以及眾多廣告技術合作夥伴在內的廣泛聯盟,這對其成為行業標準至關重要 8。
表2:比較框架:Google Privacy Sandbox vs. The Trade Desk UID2
影響評估
「Nano Banana」並非一個孤立的產品,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戰略鉗形攻勢的另一支手臂。當Privacy Sandbox削弱競爭對手的定向能力時,「Nano Banana」則增強了Google在創意上的致勝能力。
直接影響:革新廣告創意工作流程
「Nano Banana」的出現,首先對廣告行業的創意工作流程產生了直接的、一階的影響。
成本與時間的壓縮: 早期用例已經證明了其巨大的效率提升。以往需要數天甚至數週、並投入大量預算(攝影、設計團隊)的工作,現在可以在幾小時或幾分鐘內以極低的成本完成。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某遊戲工作室利用該工具生成數千個角色肖像,總成本不到1萬美元,而傳統流程的預算將超過15萬美元 1。
規模化的超個人化: 該工具的速度和低成本,解鎖了大規模生成創意變體的能力。廣告商可以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上下文或A/B測試,生成數千種量身定制的廣告素材——這在過去因操作和財務上的限制而無法實現。
創意製作的民主化: 從專業軟體到自然語言的轉變,賦予了沒有大型創意部門的小型企業和行銷團隊製作高品質素材的能力,從而在創意質量上拉平了競爭環境 1。一家電子商務平台利用該工具規模化生成不同顏色和風格的產品圖片,不僅將攝影成本削減了一大塊,還報告了34%的轉化率提升,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數據證明 1。
核心論點:創意成為Google新的競爭護城河
「Nano Banana」與Privacy Sandbox的推行在戰略上是同步的。這背後隱藏著一個深思熟慮的競爭策略。
這個策略的邏輯鏈條如下:
首先Privacy Sandbox的設計旨在降低所有透過Chrome瀏覽器在開放網際網路上運營的參與者的定向和測量保真度 15。
這直接攻擊了像The Trade Desk這樣的需求方平台(DSP)的核心價值主張,因為它們的業務建立在精準的、數據驅動的受眾定向上 21。
當定向的有效性減弱時,廣告創意本身在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和驅動轉化方面的相對重要性就會急劇上升。廣告表現將越來越少地取決於你觸及了誰,而更多地取決於你向他們展示了什麼。
在此背景下Google透過發布像「Nano Banana」這樣功能強大、成本低廉且易於使用的工具,為其自家的廣告商(使用Google Ads和DV360的客戶)提供了一套優越的創意武器庫。
因此一個廣告商如果面臨在開放網際網路(透過TTD)上定向能力下降的困境,但在Google的平台(YouTube、搜尋、Discover)上卻能獲得超個人化、快速生成的創意,那麼他將有強烈的動機將廣告預算轉移回Google的圍牆花園內。
這構成了一場戰略上的鉗形攻勢:在一個戰線(定向)上削弱敵人,同時在另一個戰線(創意)上增強自己的力量。Google改變遊戲規則,還在重新定義遊戲場地,使其對自己最有利。
The Trade Desk面臨的新競爭方程式
這一戰略直接威脅到The Trade Desk。TTD的整個平台建立在為開放網際網路提供卓越的定向和測量能力之上 21。
Privacy Sandbox是對這一模式的正面攻擊。TTD執行長Jeff Green的言論清晰地闡述了這一威脅,他稱Privacy Sandbox是「廣告商的重大降級」,它製造了「更少的信號」,並使測量變得「更糟糕、更不透明、更難以審計」 13。
而「Nano Banana」則加劇了這一威脅。TTD目前沒有可與之匹敵的、整合在平台內的創意AI工具。使用TTD的廣告商必須從其他地方獲取他們的創意素材。Google正在創造一種整合的、端到端的優勢:使用我們的平台,因為我們有第一方數據提供更好的定向,還有我們的AI工具提供更好的創意。這為廣告商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理由,將他們的支出整合到Google,而這將直接損害TTD的利益。
未來展望與戰略建議
場景分析:數位廣告的兩種分歧未來
場景A:大整合時代 (The Great Consolidation)
Privacy Sandbox被全面實施,其性能限制未能被有效克服。同時,UID2未能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以形成關鍵規模。廣告商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將大量預算從開放網際網路轉移到Google的圍牆花園,因為在那裡,第一方數據和「Nano Banana」等卓越創意工具的結合提供了更好的效果。開放網際網路淪為一個低層次、變現能力較差的環境,The Trade Desk的增長因此停滯。
場景B:韌性的開放網際網路 (The Resilient Open Internet)
UID2在發布商和廣告商中實現了廣泛採用,提供了一個可行的、高保真度的後Cookie時代定向替代方案 8。開源社群和競爭性科技公司開發出可與「Nano Banana」相媲美的創意AI解決方案。廣告商珍視開放網際網路的透明度、互操作性和全渠道觸及能力(尤其是在CTV這個TTD的優勢領域),並繼續透過TTD等平台進行大量投資,迫使Google在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
The Trade Desk的戰略要務
加速UID2的採用: TTD的生存與發展取決於能否將UID2打造成開放網際網路無可爭議的身份標準。這需要持續的市場教育、對發布商的技術支持,以及證明其相對於Privacy Sandbox的卓越性能。尤其是在聯網電視(CTV)領域,基於登錄的環境使UID2成為天然的解決方案,這是TTD的關鍵優勢 8。
消除創意劣勢: TTD必須與領先的創意AI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或進行戰略投資。它不能將整個創意戰線拱手讓給Google。目標是為使用TTD平台的廣告商提供無縫接入頂級創意工具的途徑,將創意生成與媒體購買平台解耦。
加倍投入透明度與測量: TTD的核心品牌承諾是作為一個無偏見、透明的合作夥伴 27。隨著Google的Sandbox變得越來越不透明(正如Jeff Green所說的「只要相信我們」),TTD必須更加強調其提供清晰、可審計和全渠道測量的能力,這正是Google孤立生態系統的一個關鍵弱點 13。
利用財務實力與市場地位: 分析師的普遍看好、TTD持續的營收增長以及超過95%的客戶保留率,都為其領導開放網際網路應對挑戰提供了資源和信譽 27。
對廣告商和發布商的指導
對廣告商而言: 他們必須使其身份識別策略多樣化,同時測試Privacy Sandbox和UID2,以了解兩者在實現其特定目標方面的性能權衡 32。此外,他們應將創意策略與媒體策略解耦,投資於靈活的創意技術,以便能夠在所有平台上部署,而不僅僅局限於Google的生態系統。
對發布商而言: 他們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與Google的Privacy Sandbox保持一致在技術上可能更簡單(特別是對於使用Google Ad Manager的發布商),但這伴隨著巨大的收入損失風險和對Google日益增長的依賴 15。採用UID2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它提供了獲得更高CPM和維護一個獨立、有競爭力的廣告市場的潛力。
結論性分析:為開放網際網路的持久戰
「Nano Banana」不僅是一個工具,它是平台競爭下一階段的象徵。戰場已經從單純的數據與定向之爭,擴展到一場包含創意能力的雙線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決定未來十年的數位廣告格局:是由少數幾個整合的、封閉的生態系統主導,還是一個充滿活力、可互通的開放網際網路得以持續。The Trade Desk、廣告商和發布商如何應對Google的整合戰略,他們所做的戰略選擇將是決定性的。目前看起The Trade Desk 是居於弱勢的,只能看後期他們的對應策略跟工具。
參考資料:
What is Google Nano Banana? Google's Secret AI for Images | by Mehul Gupta | Data Science in Your Pocket | Aug, 2025 | Medium,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medium.com/data-science-in-your-pocket/what-is-google-nano-banana-googles-secret-ai-for-images-2958f9ab11e3
I got a private lesson on Google's NEW Nano Banana AI Model - YouTube,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Google rolls out nano banana AI image editing tool in Gemini: Here’s how it works,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google-rolls-out-nano-banana-ai-image-editing-tool-in-gemini-heres-how-it-works/articleshow/123539517.cms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shares '3 Bananas’: Here’s what they mean,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google-ceo-sundar-pichai-shares-3-bananas-heres-what-they-mean/articleshow/123548276.cms
Image editing in Gemini just got a major upgrade - The Keyword,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blog.google/products/gemini/updated-image-editing-model/
Introducing Gemini 2.5 Flash Image, our state-of-the-art image model - Google Developers Blog,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developers.googleblog.com/en/introducing-gemini-2-5-flash-image/
Unified ID 2.0 Explained - Ad Tech Explained,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adtechexplained.com/p/unified-id-2-0-explained/
Thinking of Buying the Trade Desk Stock? Here Are 2 Risks to Consider. - Nasdaq,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nasdaq.com/articles/thinking-buying-trade-desk-stock-here-are-2-risks-consider
Google's Privacy Sandbox: What You Need to Know - CookieYes,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cookieyes.com/blog/google-privacy-sandbox/
en.wikipedia.org,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vacy_Sandbox
Google's Privacy Sandbox Explained - Clearcode,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clearcode.cc/blog/chrome-privacy-sandbox-explained/
Third-Party Cookies and Privacy Sandbox – Explained - Precis,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precis.com/resources/third-party-cookies-and-privacy-sandbox-explained
A new year and a new Google: A perspective on Privacy Sandbox ...,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thecurrent.com/jeff-green-opinion-privacy-sandbox-google-identity
How Privacy Sandbox raises the bar for ads privacy,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privacysandbox.com/news/how-privacy-sandbox-raises-the-bar-for-ads-privacy/
Privacy Sandbox Testing Results Show Shortfalls to Meet CMA Requirements - Criteo,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criteo.com/blog/privacy-sandbox-testing-results-show-shortfalls-to-meet-cma-requirements/
Independence for Whom and from Whom: The Next Stage in the CMA's Case Against Google's Privacy Sandbox - Prebid,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prebid.org/independence-for-whom-and-from-whom-the-next-stage-in-the-cmas-case-against-googles-privacy-sandbox/
CMA reveals significant revenue decline in Privacy Sandbox testing results - PPC Land,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ppc.land/cma-reveals-significant-revenue-decline-in-privacy-sandbox-testing-results/
Early reports find Google's Privacy Sandbox isn't ready for prime time - Marketing Brew,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marketingbrew.com/stories/2024/07/17/google-s-privacy-sandbox-isn-t-ready-for-prime-time
Publishers First in the Privacy Sandbox - Mediavine,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mediavine.com/publishers-first-privacy-sandbox/
What Is Unified Id 2.0? - Publift,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publift.com/blog/unified-id-2-0
Unified ID Solution 2.0 - The Trade Desk,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thetradedesk.com/unified-id-solution-2-0
Introducing Unified ID 2.0 Private Operator Services on AWS Using Nitro Enclaves,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aws.amazon.com/blogs/industries/introducing-unified-id-2-0-private-operator-services-on-aws-using-nitro-enclaves/
Unified IDs - TTD Partner Portal - The Trade Desk,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partner.thetradedesk.com/v3/portal/data/doc/UnifiedIDs
iHeartMedia Announces Adoption of Unified ID 2.0 Through Integration with The Trade Desk to Enhance Audio Advertising,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iheartmedia.com/press/iheartmedia-announces-adoption-unified-id-20-through-integration-trade-desk-enhance-audio
Roku + The Trade Desk UID2: Key takeaways,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advertising.roku.com/learn/resources/roku-the-trade-desk-uid-2-key-takeaways
Perion Announces Adoption of Unified ID 2.0 Powered by The Trade Desk to Bridge First-Party Data and Omnichannel Scale | Financial Post,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financialpost.com/pmn/business-wire-news-releases-pmn/perion-announces-adoption-of-unified-id-2-0-powered-by-the-trade-desk-to-bridge-first-party-data-and-omnichannel-scale
After Earnings, Is Trade Desk Stock a Buy, a Sell, or Fairly Valued? | Morningstar,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morningstar.com/stocks/after-earnings-is-trade-desk-stock-buy-sell-or-fairly-valued
Partnership series: Unified ID 2.0 explained | Rise, a Quad agency,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meetrise.com/insights/unified-id-2-explained
The Trade Desk Stock (TTD) Opinions on Q2 2025 Earnings Report,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quiverquant.com/news/The+Trade+Desk+Stock+%28TTD%29+Opinions+on+Q2+2025+Earnings+Report
Trade Desk (TTD) Stock Price, News & Analysis - MarketBeat,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marketbeat.com/stocks/NASDAQ/TTD/
The Trade Desk Reports Second Quarter 2025 Financial Results,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investors.thetradedesk.com/news-and-events/news/news-details/2025/The-Trade-Desk-Reports-Second-Quarter-2025-Financial-Results/default.aspx
A marketer's guide to testing Unified ID 2.0 | The Trade Desk, accessed August 31, 2025, https://www.thetradedesk.com/resources/marketers-guide-to-testing-unified-id-2-0
謝謝大叔!辛苦你熬夜趕工分析🥹
謝謝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