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知道財報公布快來了,大叔簡單整理NBIS 目前所有的優勢劣勢跟觀察重點,大叔希望用相對客觀的方式提供大家一些判斷,請記住投資需要做的是不斷去驗證管理團隊跟公司的計畫跟策略。今年以來牛逼一世股價已實現了超過 80% 的股價增長,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主要憑藉其獨特的垂直整合模式、快速增長的業績以及由科技業資深人士領導的團隊,正試圖在競爭激烈的雲端運算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核心商業模式:專注於AI的垂直整合
Nebius 的核心策略是「垂直整合」,旨在為 AI 工作負載提供從硬體到軟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與租用第三方數據中心空間的傳統做法不同,該公司選擇自行設計、建造並運營專為 AI 優化的數據中心。
基礎設施佈局:公司目前在芬蘭、堪薩斯城及冰島運營著為 GPU 優化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並宣佈正在新澤西州建設一個 300 兆瓦(MW)的大型設施,同時在以色列的新站點也已獲批准。
技術平台:Nebius 提供從裸機 GPU 集群到包含業務流程、AI 推理服務及開發工具的完整 AI 雲端平台。其 AI Studio 平台據稱已吸引超過 60,000 名開發者使用。
目標市場:公司明確其基礎設施是為 AI 和高效能運算(HPC)量身打造,而非通用雲端服務,旨在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財務表現與前景展望
從財務數據來看,Nebius 呈現出典型的「高增長、高投入」特徵。
收入增長:公司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增長迅速。根據其披露,ARR 從三月預計的 2.2 億美元增長至 2.49 億美元,並在四月達到 3.1 億美元。管理層為 2025 全年設定了 7.5 億至 10 億美元的 ARR 指引。
盈利狀況:儘管第一季度營收為 5530 萬美元,但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調整後 EBITDA 為負 6260 萬美元。管理層預計,核心業務將在第三季度達到損益兩平,並在下半年實現調整後 EBITDA 轉正。
資產狀況:公司報告稱擁有超過 14 億美元現金且無債務,這為其後續的資本密集型擴張提供了資金支持。
領導層與治理結構
Nebius 由 Arkady Volozh 領導,他是俄羅斯科技巨頭 Yandex 的聯合創辦人。
創辦人背景:Volozh 成功將 Yandex 打造成一個龐大的科技生態系統,其豐富的行業經驗被視為公司的重要資產。他個人也持有大量公司股份,與公司利益高度綁定。
潛在風險:值得注意的是,Volozh 因「政治因素」離開 Yandex。這一背景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可能成為投資者需要評估的一個潛在風險因素,尤其是在爭取對數據主權和安全有嚴格要求的政府或企業客戶時。
多元化資產:是增值選項還是潛在負擔?
除了核心的 AI 雲端業務,Nebius 還擁有多項其他資產,被管理層視為潛在的價值來源:
子公司業務:包括自動駕駛平台 Avride、AI 數據標註公司 Toloka 和教育科技公司 TripleTen。這些業務均處於高增長階段,並已引入外部投資(如 Toloka 獲得 Bezos Expeditions 的投資)。
策略性投資:公司持有數據庫公司 ClickHouse 28% 的股份。若 ClickHouse 以傳聞中的 60 億美元估值成功融資或上市,這筆股權的價值將相當可觀。
然而,這些資產的真實價值和變現能力仍有不確定性。運營這些多元化業務也需要持續的資源投入,可能對公司的專注度和現金流構成考驗。
市場機遇與競爭環境
Nebius 正處於一個需求強勁的市場。全球對 GPU 算力的渴求、主流雲端服務商產能的限制,以及各國政府推動「主權 AI」的趨勢,都為其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競爭同樣激烈。Nebius 不僅要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等資金雄厚、客戶基礎穩固的科技巨頭競爭,還要面對像 CoreWeave 這樣同樣專注於 AI 基礎設施的強勁對手。
其所謂的「結構性成本優勢」是否能長期維持,仍有待市場的檢驗。
投資者需要權衡的要點
對於 Nebius 的評估,我們應更客觀看待其機遇與挑戰。
正面因素(多頭觀點):
市場順風:處於 AI 基礎設施這一高需求賽道。
增長迅速:ARR 數據顯示出強勁的業務擴張勢頭。
模式清晰:專注於 AI 的垂直整合策略具有差異化。
財務穩健:充足的現金和無負債的資產負債表提供了發展保障。
經驗豐富的領導者:創辦人擁有成功的創業經驗。
潛在風險(空頭觀點):
估值過高:股價年初以來大幅上漲,可能已預支了未來多年的增長。
執行風險: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設複雜且耗時,任何延誤都可能影響業績。
激烈競爭:面對來自科技巨頭和專業公司的雙重壓力。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創辦人的背景可能在某些市場或客戶群中引發擔憂。
盈利能力: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盈利路徑有待驗證。
大叔認為Nebius 是一家前景跟風險並存的公司。未來的成功取決於能否持續獲得客戶合約,還在於其能否在嚴峻的競爭中有效執行其宏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並妥善管理潛在的各類風險。
相對的投資報酬跟風險成正比,對於這樣的公司,你應該問自己願意承擔多少風險?